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落实应急处置信息落实情况
应急处置措施
(一)流感
1.趋势研判:根据全市流感监测结果,目前我省流感病毒活动水平呈上升态势,且以甲型流感为主。根据以往我市流感流行特征,进入秋季,昼夜温差较大且天气多变,流感病例数和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可能会逐渐上升。且随着天气转冷,教室通风不畅,未来一段时间内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可能会有所增多。
2.对策与建议:(1)落实教育、卫生等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,学校要严格落实学生晨午检、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制度,及时发现校园早期流感病例,防止疫情规模扩大。(2)各地要认真做好秋冬季流感疫苗接种工作,建议所有≥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接种流感疫苗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、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。(3)各流感监测单位要继续做好流感监测和疫情风险研判工作,辖区内一旦出现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,应按照相关方案的要求,及时规范处置疫情。(4)各地广泛开展流感健康知识宣传,使广大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提高自我防病意识。
(二)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
1.趋势研判:我市诺如病毒的流行季节为10月至次年3月,因此10月学校和托幼机构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风险增加。
2.对策与建议:(1)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强与教育机构、卫生监督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沟通与协调,及时通报工作信息,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。(2)学校、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,同时在流行季节加强对教师、医务人员等的培训工作,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上报,并做好呕吐物、粪便的消毒工作。(3)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,提高敏感性和上报意识,做好病例救治、隔离和感染控制。(4)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,及早发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苗头,适时开展疫情趋势研判,规范疫情现场处置工作。(5)各地应加强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宣传,提高公众、社区和集体单位的防控意识,倡导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。
(三)猴痘
1.趋势研判:目前所有病例均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中发现,在该人群容易造成多链条隐匿传播,我市持续面临猴痘疫情输入及本地传播风险,但由该类人群引起一般人群规模性传播和流行的可能性较小。
2.对策与建议:(1)建议各地完善联合调查机制。在病例流调过程中,可由艾防、传染病防治等业务人员成立联合调查组,积极推动各类社会组织或MSM志愿者共同参与。(2)加强密接追踪管理。发挥多部门联防联控的协同作用,掌握、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,指导密切接触者做好医学观察;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监测期间须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,减少非必要的外出;医学观察监测期间,如出现任何急性症状或体征等不适表现者,应及时前往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。(3)加强医院和疾控机构人员培训。提高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例的意识、能力和诊疗水平,提高疾控人员监测、流行病学调查、消毒处理和实验室检测能力。(4)加强重点人群检测动员。猴痘疫情发生所在县区,应及时公布当地免费采样机构和地点,同时通过互联网、同伴教育、外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重点人群猴痘检测动员。(5)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干预。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中加强传染病法制宣传,针对其常用社交软件或网络渠道进行定点宣传投放,在酒吧、浴室等重点人群聚集场所开展猴痘线下宣传等干预措施,提高重点人群的自我监测和主动就诊水平。(6)积极做好舆情监测工作。加强猴痘相关舆情监测,及时掌握舆情动态,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,加强正面引导,避免出现不良舆论影响。
(四)手足口病
1.趋势研判:根据我市既往手足口病流行特征,10-12月为手足口病的流行小高峰,预计10月报告病例数可能有所增加,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/暴发疫情的风险增加。
2.对策与建议:(1)各级医疗机构要强化医务人员培训,早期识别和报告手足口病病例,加强病例救治工作,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,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。(2)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监测和分析,进一步规范标本采集和数据报送工作,做好辖区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工作,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,适时开展风险评估。(3)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按照《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(2012版)》要求,及时开展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,防止疫情扩散。(4)加强健康教育工作,充分利用海报、视频和微信等多种方式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,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。